教材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与学生沟通、交流的重要媒介。因此我对教材做了以下分析。
本课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7课,属于“设计应用”学习领域。主要内容是了解瓦楞纸的夹层和纹理,掌握瓦楞纸作品的创作方法,创作一件妙趣横生的瓦楞纸艺术作品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,进一步培育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动手制作能力,并养成环保意识。
六年级的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都非常活跃,对设计应用课程的兴趣也比较浓厚,并且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了《发现材质的美》等相关课程,对于如何变废为宝,因材造型都有一定的了解。但是对于如何根据材质和纹理特点,用镂刻、撕剪、画、印的方法,制作出具有独特美感的美术作品还很难。因此在本次教学过程中,我将引导学生了解瓦楞纸的特点和制作的过程,开拓同学们的创新思维。
知识与技能:了解波纹纸箱上多层纸板和条纹纹理的变化,学会镂刻、撕剪、画、印的方法,利用生活中的废旧包装箱创作一件妙趣横生的美术作品。
过程与方法:观察生活中的废旧包装箱,分析瓦楞纸的多层纸板特点及纹理变化的美感,欣赏创意作品《中国龙》,掌握瓦楞纸的镂刻、撕剪、画、印等创作方法,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有趣味的创作。
情感、态度和价值观:感受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密切联系,养成环保意识及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。
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、达成我的教学目标,本节课我采用讲授法、展示法、讨论法、情境法等多种教育学生的方式来展开我的教学,引导学生进行自主、合作、探究式的学习。
朱用纯在《朱子家训》中说到“宜未雨而绸缪,勿临渴而掘井”,课前做好教学准备特别的重要。因此我准备了波纹纸箱、剪刀、小刀、水粉颜料、多媒体等教学工具。
接下来,我将着重谈一谈本节课的核心环节教学过程,我设置了以下六个活动:
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使美术课堂更加具备趣味性。在导入的环节,我将设置“摸箱子”的小游戏,请学生代表上台摸箱子,并提出问题:猜一猜箱子中是什么物品?箱子里的物品有咋样的特征?学生能准确回答出:是波纹纸板,它比较厚重、粗糙。接着我会继续提问:同学们都在哪见过波纹纸板呢?学生回答之后,师生共同总结得出:波纹纸板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,且各有不同,如果我们大胆地动手改造,废弃的纸箱板也能变成个性十足的作品。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同学们初步了解瓦楞纸,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。以此引出课题《箱板上的新发现》。